民視 – 2014年5月1日 下午7:01
到底高中的數學要學到什麼程度?需要多少上課時數才夠?最近引發爭議。 12年國教新課綱草案,計劃將高中數學從現行的3年24學分,大幅刪減為12學分,引起高中數學老師和大學理工科系教授反彈,擔心進度會太趕,甚至可能會影響科技人才的培養,正連署串聯反對。 老師在台上講解著三角函數,同學們忙著跟著解題,運算式佔了大半頁的課本。數學是很多人頭痛的科目,需要花很多時間練習解題。 現行高中數學,每個學期都有4個學分,但在12年國教新課綱的草案中,卻將高一、高二每學期減為3個學分,高三則改為選修,等於一刪刪了一半的學分,讓數學老師大為反彈。 高雄中學數學老師甘維衡:「進度也會很趕整個到大學,是不是能銜接不知道。」 高雄女中數學老師林義強:「賦予小孩子更多的選擇權,這個觀念是很好的,但是以我們現在的環境來講,它想必剝奪太多數學科,充分思考的時空條件。」 不只高中數學老師反彈,連大學理工系教授也認為不妥,擔心高中數學基礎沒打好,進大學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補的回來。 成大理學院長柯文峰:「不管(課程)要刪減什麼,在以後的教學都會有很大的落差,對國家的科技的人才的培養,是一個很大的影響。」 數學課少上一節,就算是對社會組學生而言,似乎也沒有想像中來的開心。 高雄女中社會組學生:「雖然可能會有點雀躍,可是其實知道這樣做不太好的,而且社會組也是有很多人,是往商的科系去發展嘛。」 搶救數學大作戰,成大理學院長柯文峰已經發起校內連署,獲得數十位不同系所的教授支持,也準備串聯台清交等大學,一起向教育部說不。(民視新聞 翁英修、黃建宇 台南高雄報導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