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╱李宗祐
攝影╱莊宗達
2013年國際組織OECD(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)公布2012年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報告」(PISA),台灣學生的數學素養雖在全球65個受測國家排名第4,但高、低分群成績落差超過300分,雙峰現象世界第1,顯示我國高一學生低分群數學素養竟只有國小三年級程度。這樣的結果震驚國內各界,相對於我國學生屢屢在各項國際數理競賽穿金戴銀,更是對教育界當頭棒喝!
到底該怎麼辦?「您可以為台灣的孩子做些什麼?」教育部焦急詢問享譽國際的數學教育學者、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林福來;他當時剛以66歲高齡接任數學領域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團召集人,萬萬沒有想到,面對的第一道難題,竟是如此沉重。
儘管2008年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(IEA)公布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(TIMSS 2007),台灣8年級學生(國二)的數學成績在全球排名第1,卻也特別提到我國學生數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在全球36個受測國家吊車尾。林福來說,台灣學生很會應付考試、拿高分;卻也因為考試壓力,提不起學習興趣,這個情況大家都知道,TIMSS調查結果沒那麼驚天動地。但PISA揭露台灣雙峰現象竟是全球第1,確實出乎意外。
林福來回想當時看到PISA的感覺,忍不住脫口:「哇……很難想像我們的最底層和最上層落差有多大!」
因此當教育部問他該怎麼辦的時候,他終日苦思。直到有次跟念小二的孫子用圍棋玩「長方形數」益智遊戲,輪流用不同的數字出題,比賽看誰能用圍棋黑白子排出最多的長方形。他看到孫子為了遊戲要贏,隔周主動找他挑戰,瞬間豁然開朗。
「小孩子第一次玩,抓不到要領,跟我玩10分鐘就不玩了,我還以為他沒興趣。沒想到隔個禮拜,他竟然主動找我玩,而且玩了1個多鐘頭。」林福來心想,「小孩子為什麼會主動找我玩?因為他這個禮拜都在想要怎麼贏我。」
於是林福來利用孫子的好勝心啟發好奇心,打鐵趁熱向孫子解釋「長方形數」隱含的質數(除了1和本身外,無法被其他大於1的整數整除)與合數(除了1和本身外,還可以被其他大於1的整數整除)概念。
誰也想不到,這次祖孫之間再平常不過的益智遊戲,點燃了台灣數學教育翻轉運動的引信。「我的孫子喜歡這樣玩,其他小朋友一定也喜歡。如果能夠把國中小學的數學概念全部變成好玩的遊戲,學生就會覺得有趣又容易。更重要的是,學生會一直想要怎樣玩才能贏,這就是學習的動力。」林福來大膽向教育部提出他的突發奇想,透過「數學奠基活動」和「數學好好玩研習營」推動遊戲數學。
然而,凡事起頭難。要找誰設計開發讓學生有興趣的數學遊戲和教具?
求人不如求己!既然是老師教學生要用的,那就由老師自己設計開發吧!
林福來用他跟孫子玩「長方形數」當範例,向輔導團員闡述遊戲數學理念,帶領大家腦力激盪開發設計「魔術數學」,從2014年開始巡迴各縣市舉辦研習營,現場示範「長方形數」和「魔術數學」,教大家「玩遊戲學數學」,鼓勵基層教師發揮創意開發新遊戲。
隨著基層教師口耳相傳,林福來和輔導團每次到各地開講,總是未演先轟動,引發國中小學老師追星般奔相走告:「林福來要來了!」所到之處座無虛席,掀起遊戲數學風潮,各教師的創意如滾雪球般的,快速發展出175套數學遊戲和教具,原本僅在寒暑假和平日周末舉辦的「數學好好玩研習營」,也逐漸融入學校課堂教學。
上月16日,林福來到台中教育大學演講,聽眾擠滿會場,實在很難想像一位高齡72歲的老教授竟然這麼有群眾魅力!林福來感動地說:「你真的會看到改變正在發生。」
位於南迴公路的台東縣大武國中,弱勢學生比率高達9成,校方雖然用心辦學,很多學生卻因家庭因素,國二和國三就輟學,不然就是蹺課在外閒逛。即使到校上課,也經常趴在桌上睡覺,沒幾個人專心聽課。「有些學生每天背著書包出門,就是不到學校,在外面到處逛。」林福來得知後,帶領輔導團到大武國中開講「魔術數學」,希望能幫助中輟邊緣的孩子重新找回丟棄已久的課本。
林福來到各地開講遊戲數學,總是座無虛席。翻攝數學奠基活動臉書
「魔術數學」的出神入化,經過學生口耳相傳,不但造成校園轟動,也傳到校外,成為地方熱門話題。第3堂課「數字神蹟」開講時,連久不露面的中輟生都風聞而至,坐在教室目不轉睛地屏息以待。只見被請上台的學生從50到100挑個數字,寫在黑板上,再依老師的口令做加減,最後把答案寫在金紙上。當老師把金紙燒成灰燼,再抹在手臂上後,竟然浮現跟答案一模一樣的數字,現場隨即「哇!」聲不斷,個個嘖嘖稱奇。
「我們到大武國中教10次魔術數學,每次都是驚呼連連。學生為了破解魔術,絞盡腦汁,競相舉手發問,到最後所有中輟生全部回到學校。」林福來說,有個學生原本經常蹺課,在校外飆車、喝酒、玩樂,到學期末竟然出人意外地跟老師說:「真希望可以不要畢業。」
也有資深數學老師因學生總是無心學習,心灰意冷,打算提早退休。看到「魔術數學」神奇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後,不但重燃教學熱情,打消辭意,更主動報名參加「數學好好玩」活動師資培訓,協助推廣遊戲數學。
林福來透露,參加研習營的老師都是主動報名,不是被抓公差充場面,「有些老師不管我們在那裡辦活動,他們就是一路跟隨!」看到教學現場師生因為遊戲數學互動熱絡,翻轉偏鄉學生對數學課的畏懼印象,「連我都覺得很有成就感,我雖然已經72歲了,還是樂此不疲!」
在台南縣歸仁鄉出生成長的林福來,小時候都要下田幫忙,讀書全靠自己,老師在學校教的,能夠懂多少、算多少,也因此讓他在身為人師後,特別重視課程內容設計與老師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啟發。林福來回憶,當時小學升初中要考試,有沒有補習影響很大。對農家來說,補習費是不小負擔,那時候幾個姊姊已在工作賺錢補貼家用,他才能參加課後補習,並以全校第1名畢業,考上南一中。
「補習對我幫助很大!」但林福來澄清,這麼講不是鼓勵填鴨式補習教學,而是那段時間「集中式專注學習」讓他突然「開竅」。
那個年代的鄉下資源很少,補習讓他有機會大量學習,開始很用心地把各種數學知識做有系統的類比,融會貫通,瞬間就什麼都懂了。
被補習「開竅」的林福來,也從此對數學特別有興趣,再複雜的題目都難不倒他。在高中時還發生老師教到幾何學時,出的習題超出課程範圍,同學都無法解答,只有他把學過的融會貫通、輕鬆解題。然而老師不但沒稱讚,反而懷疑他事先練習過,讓林福來有些沮喪。
也因為曾被誤解,林福來後來在師大教導學生時,特別叮嚀坐在台下的未來老師,必須拋開成見,用開放的心胸面對學生的學習成長。
林福來常到國中小學觀察遊戲數學推動實況,「我們在拍教學影片的時候,經常有老師跟我說,『教授,那個講得很好的學生是資源班的!』以前大家都公認他不可能把數學學好,但是我們真的讓他學好了。」林福來說,一定要相信每個人都學得好,才真的可以學好;如果你相信有些人天生就是學不好數學,找各種藉口放棄,那就完了、完全沒有機會。
除了積極投入國中小學數學教育翻轉,林福來更被譽為是台灣「科普教父」,推崇他在2002至2006年擔任國科會(現在的科技部)科學教育發展處長時,擴大舉辦科學季活動,開創推動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劃和高瞻計劃,樣樣都對國內科普教育發展影響深遠。近幾年國內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科普媒體,就是他當年向行政院爭取2億5千萬經費,推動科普催生計劃打下的基礎。
「數字神蹟」魔術數學把學生寫在金紙上的數學答案燒成灰燼後(上圖),神奇地浮現在老師的手臂上(下圖)。台師大數學教育中心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