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啟輔助訪問
切換到窄版

數學教師知識庫--李源順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一鍵登錄:

Login

用Google註冊或登入

  1. **本站三願: (1)推行數學感教育; (2)推行國小高年級(班群)專業教學, 或者有助教師培育與教學合流的政策; (3)為台灣教師建立數學教學入口網站。
  2. **本站智慧財產權問題與系統問題, 請參見"信息公告-網站信息"。
  3. **本站正在進行新舊更替(新站請註冊;舊站請用原來的帳號登入,或者在帳號和密碼都輸入guest,及隨機碼登入)。若資料無法下載, 請刪除(新站)"mathweb/", 或者(舊站)在"tw/"之後加上"mathweb/"。
  4. **本站為無營利網站,公開給已註冊會員找尋和放置數學教育相關資訊之用。請願意協助豐富內容的讀者將所缺資料,自行發佈到相關區塊。也歡迎學者自行將著作上傳到本網站,以利學術與實務交流。
  5. **使用Google搜索本站_____________

小三沒讀好 高中輟學率多四倍

[複製鏈接]
leeys 發表於 2013-1-5 22:00:30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
管理員|主題 |帖子 |積分 1萬

小三沒讀好 高中輟學率多四倍
作者: 文●林君純 | 商業周刊 – 2013年1月4日 下午12:52


人的一生中,哪一段求學經歷影響最重要?這是學術界辯論不休的問題。最近有一項研究清楚定義:小學三年級最重要;另有一份支持性論述則強調,教育年齡越小的兒童,塞越多、越適得其反。
《時代》(Time)雜誌報導,安妮‧凱西基金會(Annie E. Casey Foundation)發布一項學習力報告:小學三年級學生若未能培養熟練閱讀能力,到了高中階段因為讀不來而輟學的可能性激增四倍。這個結論是研究主持人,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教授赫南德茲(Donald J. Hernandez)所下。
課業變難,強弱分歧關鍵
但是,為什麼是「三年級」?赫南德茲解釋,這一年是學生從辨認字母以學習閱讀,轉入透過閱讀上下文吸收知識的階段,可說是學習吃力的「馬步年」。也正因為越來越多門功課需要廣泛閱讀背景、理解語意,倘若能力弱的學童未能趕上,多數就因此踏入了「低迷的四年級」,落後的學科越來越多,最後往往是在高中時為了逃避失敗而放棄學業。
他把這種關聯比喻成「馬太效應」(Matthew Effect),源於《聖經》詩句,意指三年級是學習能力顯現細微差異的起點,漸漸分歧走向優者越優、差者越差的兩極,最終擴大成難以跨越的鴻溝。但他強調,適時干預可以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迴圈,例如某些州正在研議的強制留級做法,或是教師和家長為三年級生制定個人化的閱讀學習計畫。
超前教育,反揠苗助長
此外,去(2012)年12月,科學雜誌《認知》(Cognition)也刊登一篇關注孩童學習能力的研究結果:想要兒女贏在起跑點,太早教育孩童不是好做法,直接給答案的方式最糟,不僅會抹殺孩童的好奇心,還會埋葬創造力。
路易斯維爾大學(University of Louisville)研究小組說明,當孩童知道可以從長輩、老師口中得到答案,確實是催熟學習特定事務最快的方法,但隱藏的風險也就在於它抵消了範圍更大、眼界更寬的自發性學習。「習慣聽到答案的孩童就算順利升上小學、中學或大學,往往也都不會主動學習,表現在閱讀、書寫與思考邏輯等方面都落後一等。」
知名評論網站石板(Slate)說,這是個注重教育的時代,焦慮的父母都想盡可能教給孩童「別人還學不到的事」。如果把幼稚園當小學教,期望大班幼兒學會小學生的知識,反而錯過黃金期,那可能就真的是應驗「馬太福音」所言:「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;凡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也要奪去。」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0% ... 0%8D-045239045.html

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e-mai: leeys@uTaipei.edu.tw, 以及leeys@go.uTaipei.edu.tw 電話02-23113040#1904, 或1913(系辦劉俐均)

李源順©2000|使用Google搜索本站|小黑屋|Archiver|手機版|數學教師知識庫  

GMT+8, 2023-10-3 21:54 , Processed in 0.081904 second(s), 2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F1.0

© 2001-2023 Comsenz Inc. & Discuz! Fans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