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案貼近部落 偏鄉童數學成績提升
作者: PTS | 公共電視 – 2013年4月19日 下午8:00
原住民孩子的數學和科學成就普遍偏低,學者們認為,如果能和生活經驗連結應該有助於縮短學習落差,因此設計出各種與部落文化有關的教案,結果實施第一年,就發現這些孩子的數學成績,已經不輸都市孩子的平均成績。
屏東縣來義鄉文樂國小,學生大都是排灣族,這節是數學課,不過老師卻要同學先看一段排灣族打獵分享獵物山豬肉的影片,透過生活上情景,融入十分位百分位的數學概念,在數學課本中,小明小華也消失不見,取而代之的排灣族小朋友伊亞斯和巫妮。
==屏東縣來義鄉文樂國小學生==
(會感覺比較親切嗎)有
(會幫助學習嗎)會吧
==屏東縣來義鄉文樂國小老師 周海玲==
整本課本的教學內容
全部都要換成我們自己的文化
當然是會很辛苦
但看到小朋友在課堂上的
反應變多了 氣氛也比較活潑
甚至有些小朋友
可能在課業上會有一些進步
==屏東縣來義鄉文樂國小學生==
老師教得很好
==屏東縣來義鄉文樂國小學生==
(喜歡嗎)喜歡 很好玩
排灣族每年十一月初農忙結束後,部落長老會召集族人,上山整修道路,颱風大雨傾倒的樹木部分會被製作成陀螺,也會舉辦陀螺王比賽,因此陀螺也被當成物理的教材。
==屏東教育大學專案助理 張祈良==
在平地跟柏油地(打陀螺)
它就有磨擦力和接觸力的問題
老師們用心改編教材,希望利用孩子們熟悉的文化情境,引導孩子們對數學科學的興趣,也希望縮短這些偏鄉原住民孩子和都市學生的學習落差。
==國科會科教處處長 陳國棟==
我們以漢民族為主的
生活情境跟文化
其實不一定適合原鄉的小朋友
設計這些教材 讓他們感受到說
科學對他們的用處
和數學對他們的用處
計畫實施四年了,在第一年就有顯著的成效。
==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所長 徐偉民==
實施了一年之後
那個(城鄉)落差已經縮小了
到了第二年結束之後
他們的成效甚至
跟市區的學生是沒有差別的
甚至還比市區的平均數
還要再高一點
目前這套教材主要針對排灣族量身設計,未來也希望能依照不同族群加入多元文化的連結,將內容數位化,交由教育部和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廣到各個部落學校,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成就。
記者 陳姝君 應磊奇 屏東報導。
資料來源
|